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662|评论: 44

[生活资讯] 印象南充,诗画南充,一梦千年,魂牵金泉。走进南充人文之根,走进诗意中的金泉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21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象南充,诗画南充,一梦千年,魂牵金泉。走进南充人文之根,走进诗意中的金泉山!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3&lang=zh_CN#rd

原文链接在上面。


640
南充金泉山怀古

万卷楼高欲接天,
江关练横果山前。
国师钗化千秋月,
良史椽谋万世篇。
皇册有封神女列,
卿班无位纪生传。
黄柑最思剑南客,
一梦金泉遗华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8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0, 0, 0, 0.9)]“一别南充十四年,时时清梦到金泉”、“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 、“闻道南充风物好,未能归去且狂图”、“果山仙果秀天香”这些美妙的诗句就是陆游、韩愈等文坛大家笔下的南充金泉山, 城郭第一胜地,古名果山. 果堆山。南充古称果州也由此而来. 南充古八景之果山秋色及金泉夜月二景就座落于此.这里是南充的人文之根,灵魂所系, 心灵故土,精神家园! 让我们踏上访仙之旅,寻根之旅。穿越千年云烟,邂逅万古浪漫。走进诗意金泉山,走进心灵桃花源!


[color=rgba(0, 0, 0, 0.9)]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泉山自古是南充通衢省城成都的古驿道必经之地. 地处川渝交通要冲,嘉陵江中游,居于“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特殊地理位置. 金泉山所在的西山系剑门山系之太霄余脉。雄峙西河,逶迤十里,  嘉陵南去,白浪似练.  青螺浮镜,雄剑插空。葱林入画,琼阁浮云。鸾枝坠玉果,红雨落幽溪。更添蕊宫雄楼,纷纷名胜栉比。远眺千峰似奔马. 大江磅礴渺天际。实为川北屛障,南充险塞。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历史悠远
640

远在原始社会夏朝时期,这里就以“有果氏”之国盛名远播,数千年一直种植黄柑仙果. 上古夏朝“少康复国中兴”史书纪载:“有果国首领巴尔猛,率三千铁骑,杀死寒浇。帮助夏朝君主姒少康又名杜康(公元前1972-公元前1912在位21年)登上王位,夏道复兴,. 姒少康亲书‘天下雄邦’四字,赠给有果氏首领巴尔猛,以示嘉奖。”有果国"以黄柑仙果贡献,故果堆山因黄柑仙果朝贡而闻名遐迩,早为远古人文胜迹。
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人文荟萃
640

荥阳危急,纪信诳项, 南充大将纪信帮助汉高祖刘邦开创了汉朝基业,舍身取义,身焚孤城, 南充由此获赐名安汉;  沮百万之气,顿强楚之威,夺诸侯之魄,回霸王之机。

并迁双固,一代良史陈寿在此隐居读书, 文博立世,后箸三国志,引人凭古吊今, 长叹英雄安在, 南充遂成三国文化之源;   十年铅椠鬓丝秋,独抱成书四海游。三国诸人应梦里,一番公案又从头。

陈寿之师,蜀中孔子谯周,在此开馆授业,观星审时,一邦蒙赖,与民谋福,赢得全国之功;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唐朝国师袁天罡和同门李淳风在此金钗斗法,化为泉水,天罡庙与金泉夜月井古迹犹在;  明是神仙藏玉镜,何尝有月在金泉。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被皇帝认可正史记载的民女谢自然于金泉山紫极宫白日飞天, 虹霓云气,万目共睹. 韩愈为此而作“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何年成道去,绰约化童颜。天上辞仙侣,人间忆旧山。凡人白日成仙的美丽愿望让人浮想翩翩;  

武当祖师张三丰在这里得遇八仙点化, 最后得道成仙,疑是冲虚去,不为天地囚,仙人已远矣, 独留会仙桥;  

抱朴子葛洪在此结庐“抱朴庵”采药炼丹,体验龙衔(黄精)功效,著述《抱朴子.内篇.仙药》;  仰止升绛庭,下游月窟阿。顾盻八落外,指招九云遐。

药王孙思邈来此采药行医,伏虎济民,发现果山黄柑作药饵可治病救人,遂使黄柑名气大增,官府推广改良号称仙果,以进贡朝庭,贸易流传;

苏轼相约黄庭坚游南充果州金泉山,苏轼作<<水龙呤>>咏谢自然事件以寄托神仙境界:“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不可到。天台有司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绛阙,可往从之。"黄庭坚留有诗文书法镌刻于天罡庙崖“危石缠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流来人间。”

陆游与至交王觉民(翰林院检讨官,同游果山, 美好的果州之行后追忆写下:“一别南充十四年,时时清梦绕金泉。”

更有陈以勤,陈于陛父子,任瀚,黄辉师徒,薛涛,郑馀庆,韦肃,施肩吾,吕陶,常纪,晁说之,王世贞,等无数历代高官显贵才子佳人在此教书求学,吟诗唱和。

英雄功业已远去,词脉文风长相留. 谁家秀士酌清狂,一梦千年到果州......

4.gif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风景秀丽
640

松萝欲参天,怪石湍流泉,山岘映碧岑, 翠微生紫烟。南充古八景之果山秋色有诗云:凭虚一望庆云乡,黄桔丹枫衬晓光。万里秋风开锦秀,半天鸿影动清高。城迷衰草游麋鹿,畦绕寒山熟稻梁。却羡著书归隐者,胜恩鲈脍始高翔。"离离朱实绿丛中,秀峰一带相映红"、"果山仙果秀天香,处处园金树树芳。"

南充古八景之金泉夜月有诗云:清光闪烁一轮圆,浸入波心不计年。明是神仙藏玉镜,何偿有月在金泉”。  “无端游戏亦神仙,钗化清流岂偶然。袁李不知何处去,空余夜月在金泉。”良辰美景,令人瑕思!


5.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充金泉山牌坊湾古驿道和古西桥
640
《诸葛寺怀古》

山名诸葛地偏幽,
异代萧条怅独游。
阵枕远流图未灭,
军过此处迹还留。
三分恨永荒山暮,
万灶烟寒野寺秋。
惟有行人忘世变,
从来相望总悠悠。

这首诗是明隆庆年间大学士,中期名臣, 太子太师, 礼部尚书出自南充的陈以勤游览诸葛寺所作.诸葛山诸葛寺在南充嘉陵江东高坪区高坪镇龙头寺村三社。张飞坐镇阆中之时,诸葛亮曾领军到此察看地形,并在此驻军。《南充县志》有记载:“诸葛寺在治东十五里,昔诸葛武侯过此驻兵,故祠祀之。”这也说明,在三国时期,南充已是地形紧要,兵家必争之地。


6.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山与金泉山隔嘉陵江相望. 相距约二十里. 出南充西门过古西桥到金泉山牌坊湾这段古驿道, 连接南充与省城成都的古驿道须跨越西河,河上有一座古西桥.古西桥的捐资修建也包含陈以勤很大功劳!

沿顺庆区红花街一路向南, 穿过表方街来到西河边,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石桥,这便是古西桥. 南充到成都的古驿道的起点. 出西门过古西桥,上金泉山牌坊湾,经西兴、八角、五龙、集凤、里坝出境,直达蓬溪县城,远至射洪、三台、成都等地。

西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南充县志》记载: 西桥初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年至1224年)明代嘉靖年间,西桥坍塌。万历六年,大学士陈以勤捐资另选址重建,定名为广恩桥。到了清代,广恩桥受到损坏。乾隆九年,岳池县国学生刘柱元募捐重建石桥,改名为西溪桥,几年后,西溪桥垮塌;嘉庆十四年(1809年),顺庆知府黄铣倡导募捐重建桥梁,没有完工就离任了。后任知府盖方泌继续修桥。这一次桥址再次发生变化,迁至广恩桥遗址上游数丈远的地方,改名为永安桥。1928年,顺(庆)蓬(溪)公路修建时,填高了永安桥两端,拆除桥头牌坊和上桥石梯,并铺平了桥面,永安桥成为一座公路桥,后来名称正式变为“西桥”。

7.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启超的儿子———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所箸《中国建筑史》中两次提及南充
古西桥
: “四川南充县西门外广恩桥,俗称西桥。规制宏巨,蔚然壮观”。“四川南充县西桥,亦类此式而略小”。“东西七孔,皆半圆券,券之净跨约十一米,桥面宽九米”。“桥后世累经修改”。


8.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1981年南充发百年难遇的大洪水,二天二夜的风雨雷电不停歇. 大水淹没了南充半座城。西桥也被水埋了一米多深。那时,笔者的父亲驾驶黄河牌大客车从成都返回南充经过西桥时, 水已经淹过了大客车的轮胎, 完全靠记忆对比道路周围标志才开过了桥. (图片是找的父亲驾驶货车时所留)


9.jpg 10.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斗转星移,屡换风霜。寒暑更替,迎来送往。老西桥从远古走来,傲然矗立,历经近千年岁月,陪伴一代代南充人民。帝王将相从这里走过,才子佳人从这里走过,驿人旅客从这里走过,商贾小贩从这里走过,农人童子从这里走过,牛羊鸡犬从这里走过……蒙古的铁蹄在桥上猎猎生风,张献忠的大军在桥上往来奔驰,日本人的飞机在桥上狂轰乱炸……老西桥屡毁屡建,晨昏暮鼓,又历经了重建后两百多年的岁月,至今还在兢兢业业地为南充人民服务,是南充人民的母亲桥,功德桥, 感恩桥!




1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桥河、石乌龟,背上驮个将军碑;将军碑、一堆苕,转身就是会仙桥;会仙桥、在卖饭,岩上有座睡佛殿;睡佛殿、点盏灯儿,上坡就是檬子桠……”这段古老歌谣唱的就是金泉山牌坊湾这段古驿道情景.


1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沿着老西桥,走过西巷旁边约一段50多米的水泥路,再往右步行约50米,再直走100米左右. 一座布满青苔的石板桥跃入眼帘。石板桥路面斑驳,自东向西蜿蜒而上,有座石板桥,这就是远近闻名的会仙桥,桥下的溪叫会仙溪,溪两岸对峙的两座山,右边金泉山,左边乌龟山。金泉山半岩上有会仙观,乌龟山上有天罡庙和隐仙洞. 依山傍水的这座山湾,叫做牌坊湾。这段斑驳古朴的石板路就是牌坊湾古驿道.


14.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牌坊湾古驿道上,曾矗立着五道牌坊,从会仙桥一直沿山路向上分布,每座牌坊均高大宏伟,巍然昂立,气势壮拔,雕刻流畅,图案精美. 约高20米,中间为正门,供达官贵人车马通行,两侧设小门,供普通百姓通行,男女通过时,需严格按照男左女右的方位通过。

这些牌坊第一座起于会仙桥,每隔几百米有一座,分为功德牌坊和贞节牌坊,是旧时表彰忠义、烈女、贞女的纪念形式。残存的牌坊立柱,经历岁月的洗礼已严重风化,若是仔细辨认,依稀还能看出当年雕工的精细及夺目的光彩.

15.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残破的牌坊旁,有一株百年黄葛树,盘根错节,遮天蔽日。牌坊背后的山崖上,有题为“忠义之邦”和“万家生佛”的崖壁石刻,若隐若现“万家生佛”四个字,每个字高约1.8米,宽约1.6米。继续沿路攀爬约20米,在一处光秃秃的岩壁上,刻有“卧云”二字,遗憾的是经岁月风蚀,字迹已斑驳脱落。


16.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会仙桥的美丽故事
道人久已泯耳目,
潇洒自如脱拘束。
朝从扶桑日头起,
暮去昆仑云脚宿。
青牛过关知几年,
此道分明在眼前。
昨夜瑶琴三叠后,
  一天风冷月娟娟。

武当山祖师著名道士张三丰年轻时还未得道成仙.历经传统文人官场生涯后. 四处游历各地名山古刹,寻仙访道. 吟咏闲观,且行且住。因慕南充果山金泉仙踪,云游来此,在金泉山总真山之间采药,路经果山万卷楼下跨蒙子溪小桥,恰遇桥下八个叫花子吃完饭,正洗砂锅。一人说:“老三热饭烧起锅巴了,真不好洗。”另一人说:“你把锅里子翻出来用砂石头磨嘛!”洗锅那人便两手握住砂锅沿,手指并拢用力一顶,砂锅被顶了个里朝外。他顺手在溪边拣了个砂石头,几下子就把锅底磨光了,然后在溪水里一淌,瞬间把砂锅底还了原。

张三丰看得入神,心里暗暗称奇。能这样洗砂锅的绝非凡人,定是神仙无疑,于是他追了上去,一口气追到了檬子垭,八个叫花子早已无踪影。张三丰天天傍晚在桥边等候,等了一百零八个夜晚,又才遇见那八个神仙。他的诚心感动了八仙,铁拐李收他为徒,张三丰得以位列仙班。后人便把蒙子溪小桥叫做“会仙桥”。

17.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自然飞天的美丽故事
[color=rgba(0, 0, 0, 0.9)]何处求神化羽仙?
[color=rgba(0, 0, 0, 0.9)]飞升白日越千年。
[color=rgba(0, 0, 0, 0.9)]朝堂莫笑韩夫子,
[color=rgba(0, 0, 0, 0.9)]俗世犹疑谢自然。
[color=rgba(0, 0, 0, 0.9)]妙说丹经归玉露,
[color=rgba(0, 0, 0, 0.9)]清原紫极向金泉。
[color=rgba(0, 0, 0, 0.9)]圣人早附敬而远,
[color=rgba(0, 0, 0, 0.9)]东极篷莱鹤九天。

[color=rgba(0, 0, 0, 0.9)]过会仙桥,右边金泉山半岩之上岩崖陡峭,一如斧削, 有一道观, 名曰会仙。道长居士,寥只几人,于林以隐,内藏乾坤。一观之隔,两般世界。闲看落花,修真悟道!相传此观附近即为谢自然修行飞升成仙的金泉山紫极宫原址. 宋·方信孺诗赞《会仙观》: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绰约长眉海上仙,
[color=rgba(0, 0, 0, 0.9)]久餐云母学长年。
[color=rgba(0, 0, 0, 0.9)]山中丹井今无恙,
[color=rgba(0, 0, 0, 0.9)]为吊南充谢自然。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 1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0, 0, 0, 0.9)]谢自然,唐朝人,人称谢仙姑,号“东极真人”,被奉为“童女派”开创者。据说从小茹素,自七岁研读《道德经》等道教经典,十四岁就以辟谷、服气等法开始修道,因机缘巧合拜司马承祯为师。唐贞元十年(794),于蜀中金泉道场飞升:“……她如风中青烟,顷刻间升入空中”,随后,人们只见她的鞋帽如同蝉蜕一般留在原地……
[color=rgba(0, 0, 0, 0.9)]

19.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0, 0, 0, 0.9)]<<唐书>>记载:“贞元十年,谢真人名自然,于县界金泉紫极宫白日上升。郡郭是夕有虹霓云气,万目所共睹焉”。女道士谢自然白日飞升的记载,文献资料广泛,既有官修史书,又有野史笔记,既有地方图志,又有经典典籍。有关谢自然飞升的诗词,更是多达30多首.

谢真人曾拜天台山司马承祯为师,潜心修炼,深得道家真传。回故乡在果州南充县果山万卷楼旁,金泉山朝阳洞修炼,唐德宗(李适)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果州刺史李坚到任,闻谢自然盛名,曾去谒见她。次年(794年)三月三日,女道士谢自然移居金泉观修炼,冬月二十日晨,天放五彩云,空中仙乐飘扬,响拂西山,并异香扑鼻散漫群峦岬溪,人们惊诧中但见谢自然从金泉观出,在步虚台足踏祥云,冉冉升天,飘若轻烟修倏忽不见,一时惊动蒙子岬环溪群峦的寺观僧道,众人皆焚香顶礼膜拜;四周山民数千人咸共瞻仰,惊喜若狂,奔走相告,而空中仙乐却弥留西山数日(后遂改西山为栖乐山,遂有“栖乐灵池”名胜)。果州刺史李坚闻讯赶来(果州郡五里店距果山金泉观八里),入金泉寺(原名紫极宫或金泉观),只见谢真人的衣帽鞋袜散乱,在云床上结系如旧,宛若蝉蜕之状。堂内东壁上有她亲书52个字,墨迹未干,文曰:“寄语主人及诸眷属,但当全身莫生悲苦。自可勤修功德,并诸善心,修立福田,清斋念道。百劫之后,冀有善缘,早会清原之乡,即与相见。”
李坚便速将谢女修道成仙,白日飞升之事上奏朝庭,唐德宗亲书《敕果州刺史手书》:“敕李坚正亮守官:公诚奉国,典兹郡邑,政洽人心,所部之中,灵仙表异,元风益振,治道弥彰。斯盖圣祖垂光,教传不朽,归美于朕,良所兢怀,省览上陈,载深喜叹。冬寒,卿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唐德宗亲书《敕果州女道士谢自然白日飞升书》:“敕果州僧道耆老将士人等:卿等咸蕴正纯,并资忠义,禀温良之性,钦道德之风,志尚纯和,俗登清净。女道士超然高举,抗击烟霞。斯实圣祖光昭,垂宣至教,表兹灵异,流庆邦家。钦仰之怀,无忘鉴寐。卿等义均乡党,喜慰当深,特为宣慰,想悉朕怀。卿等各平安好,州县官吏并存问之,遣书指不多及。”

20.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0, 0, 0, 0.9)]在谢自然飞升的金泉山上,原有三通有关飞升的唐代石碑。其一为唐太和五年(831),果州刺史韦肃撰写的《金泉山仙述居》;其二是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敕果州刺史手书》;其三是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敕果州女道士谢自然白日飞升书》。如今虽然三碑俱毁,但却有两通碑文《敕果州刺史手书》《敕果州女道士谢自然白日飞升书》尚存于地方志中。虽然类似这种修行者羽化成仙的例子,历史传记中记载的也不少,但真实正史野史都有明确记载的,只有谢自然一人。
[color=rgba(0, 0, 0, 0.9)]

21.jpg
22.jpg
23.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